|   首页

创想札记 | 石雅文:去荷兰考察建筑设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她说:“一切疯狂而美好的想法,都被设计者牢牢的控制在数字化的分析之中。”  

“他们理性解决问题的方式,可以在设计落地的时候,纯粹的表达空间,也更忠于对人的行为主导空间节奏的表达。”  

恰好抵达的那天也是黄昏

六月份的阿姆斯特丹很清爽

第一次到荷兰的我

从阿姆斯特丹车站穿过

……

站厅空间是一个旧建筑的改造,完全是新旧设计手法与材料的糅合,老的部分被有重点保护下来,新加入的部分对材料的运用很准确,构造本身放大了旧建筑体的美感,又给到达这个城市的人一个生动的印象。

1.jpg

2_副本.jpg

阿姆斯特丹车站

这次荷兰之旅,在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里,慢慢回味起来,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热情饱满地表达。听闻荷兰的做派一贯大胆前卫,本以为感受更多的是奔放的畅想,但是在看到他们的设计的过程,感受不同的设计动能,他们每一次惊喜的呈现,所经历的理性推演,都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多得多。

后面几天的考察行程节奏比较紧凑,但是整体氛围很舒适。行程主办方安排得特别细致,上午是与设计事务所的分享会,下午进行不同项目的实地考察,让我们有幸在设计者本人的引导下,欣赏了不同的设计空间。

实地考察都安排在了午后,等待设计者的分享结束后便进行空间欣赏,每一次的黄昏,能够呆在有趣的空间里面看到不一样的夕阳,回想起来也是分外惬意。

跟MVRDV事务所的交流尤其让我难忘。

那个有着非常独特角色的菜市场,设计中是将拱形市场+公寓+停车场结合起来,设计精致,秩序感非常强,巨大的玻璃屏幕,艺术家浪漫思维与圆拱形结构的结合惊艳了很多人。

5.jpg

6.jpg

原本杂乱的菜市场被当地政府细心地保留下来,这种对百姓日常生活贴心关照的举动,过程并不容易。巨大的玻璃幕墙经过精确地计算,荷兰因为风大,风车多被誉为“风车之国”,在风量大的时间段内,由定制的钢索和钢钉联结的玻璃幕墙可以前后移动1米。

天花上的艺术喷绘是全模数化定制的,每一个转弯角度,转弯的模数都有所不同,每一组板都经过精确计算后进行艺术作品的喷绘,天花上的模数化孔洞和风口造型也根据不同的模数进行预制。

一切疯狂而美好的想法,都被设计者牢牢的控制在数字化的分析之中。

7.jpg

而他们为香奈儿所设计的作品,面世后一样非常惊艳,所有人都在赞叹他们的水晶宫就这样在现实中生长出来。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轻松,关于玻璃与砖的交界面,设计者和工艺师们进行了非常多次的实验。

不同材料共同构成承重结构是这个项目完成的难点,而他们的细腻与智慧也凝练在这些节点之中,玻璃与砖的粘合界面中,夹入了一层钢板,钢板的两面再用不同的胶进行粘合,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工艺,才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完美作品。

在一个方案生成之初到体现,完美地落地实现,是饱满的创作热情,更是大家坚定的理智。

9.jpg

美术馆是库哈斯的成名作,不同结构算法的激烈穿插在这个作品中,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体现。

他们的放手尝试,是给自己设定更多不同难度的论题。虽然现在看起来,也有更多的整合空间,但是光影与材料在那个时代的大胆运用,让空间本身具有艺术品的韵味。石材、金属和大面积的混凝土,是一个构筑物美感的呈现,每一处不同材料的交接点,都能看到这并非只是炫技。这个建筑的结构一直是教科书式的存在,体量不大但是层次分明。

10.jpg

11.jpg

文化理念上东西方的不同解读,是不同文化属性中的设计故事。荷兰的设计之旅,感受更多的是他们理性解决问题的方式,可以在设计落地的时候,纯粹的表达空间,也更忠于对人的行为主导空间节奏的表达。

这次考察的时间并不长,但是结合设计者与现场的交互体验,对荷兰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。他们对于细节的精确算法,是支撑起整个方案的灵魂,不仅仅只有华丽的皮囊,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细细研读。每一次空间中新的体验观感,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光影,对于人与人的行为动线,以及不满足于既定程序中的任务涂鸦,在进行一种自我超越式的推演。每一个看似轻松的作品,却能感受到每一处线条处理的细腻,这对我未来在工作中,也是一种推动和鼓励。

最后,我想说:每一个看流畅美好的空间都需要设计者的耐性与坚持。

作者:石雅文  


Copyright © 2015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源道建筑
渝ICP备14003136号-1